一、全县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1.企业户数和人员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县国有全资、国有控股及国有实际控股企业共132家,其中实体化运营及比照正副科管理的企业7家。 县属国有企业根据功能分类和主营业务,分为三组,其中,I类为功能类企业,II类为公共服务类企业,III类为竞争类企业。 2.资产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县国有资产总计1209.70亿元,营业总收入17.20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4.33%、17.65%。 3.国有资产处置情况。2023年,县属国企国有资产转让项目10项,经过专业评估,市场价值总计 6167.00万元。同时,有14家国企提出498处房产及土地出租申请,评估市场价值为2064.89万元。 4.国有资本收益及支出情况。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121.25万元,增长111.78%,加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10.75万元,收入合计4132.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896.00万元,减少2.34%,加上调出资金3236.00万元,支出合计4132.00万元。收支相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5.县属重点国有企业薪酬情况。国企主要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构成。2023年度列入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业绩考核的单位共7家。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1.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县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主要集中在平阳县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平阳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子公司。 (1)股权结构。平阳县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2月,注册资本金1.01亿元,平阳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持股占比69.07%、平阳县供销社总公司持股占比6.93%、浙江裕沣担保有限公司持股占比24.00%。截至2023年12月底,平阳县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累计担保贷款资金9.95亿元,共计为3400多家小微企业、三农及个体经营户担保;在保责任余额5.15亿元,共计2959户,其中小微企业17户、三农及个体经营户2942户。 (2)运营情况。截至2023年底,县农信担保公司合计资产总额1.18亿元,负债总额2181.07万元,净资产9598.62万元,资产负债率18.52%。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96.45万元,利润总额-6.42万元,收入利润率-0.64%。 2.政府产业基金情况。 (1)母基金总体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县共设立(参股)政府产业母基金2支,分别为平阳县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和平阳县政府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总规模21.00亿元,到位资金1.00亿元。 (2)子基金总体情况。截至2023年底,我县政府产业母基金下设立子基金共1支,为平阳金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总规模0.45亿元,已到位资金0.45亿元。 (3)投资项目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县政府产业基金母基金未直接投资项目。全县子基金投资项目共计3个,投资金额0.45亿元,平均投资额0.15亿元,其中未退出项目1个,为“创力电子”项目;已退出项目2个,分别为“启明新材料”项目和“力邦合信”项目。 二、2023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是健全体系抓规范,提升管理水平。打造“数智国资监管系统”,有效汇集国企基本信息以及“人、财、事、资”四方面关键数据,构建平阳县属国企监督新模式。实施《平阳县县属国有企业综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平阳县县属国有企业员工招聘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规范县属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和人员招聘管理等行为。完成2020至2022年国企负责人任期业绩考核工作,兑现县属企业负责人任期激励收入,争取激励效果最大化。规范国企项目招标和采购管理,2023年共审核批准工程项目招标(发包)申请212项次,审批限额以上采购项目204项。 二是靶向施策严监管,防范财务风险。认真履行国企财务指导服务职能,通过上门送政策、一对一指导,规范国企财务行为。强化原始凭证事后审核把关,跟踪账务系统预警信息,提升县属国企财务数据事后监测工作质量。开展县属国企财务专项检查,根据查出问题,要求相关国企及时清退违规款项,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完善结果运用机制,将检查结果与县属国企负责人业绩考核相挂钩,以督考抓落实、促实效。 三是谋深做细投融资,增强核心功能。组建平阳县投融资项目评审中心,构建集中统一管理保障体制,指导国企开展投融资业务。全面加强国企投资项目研判、审核流程控制和项目跟踪,认真开展投资项目系统线上申报工作,提高审批效率,有力推动昆阳城东新区、昆鳌协同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多措并举压降国企融资成本,2023年底融资综合成本率较上年降低0.38个百分点。 四是盘活整合求突破,提高资产效益。全力打好资产管理组合拳,开展零星采矿权、停车位经营权等资产盘活行动。推动县国诚控股有限公司通过AA+信用评级,5家国企通过主体信用等级AA认定,进一步提升区域信用、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后疫情时期防疫资产处置工作,划拨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等防疫物资,避免资产流失浪费。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县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县政府引导县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落实落细国有资产报告工作,交出了国有资产的“明白账”,为平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但对照新时代国有资产管理的使命和要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国企综合改革有待推进。县属国企规模小、经营方向单一、盈利能力差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缺乏竞争优势。同时,因国有企业改制历史原因复杂,少数国企改制进度实施不快。二是投资项目管控有待加强。部分企业投资项目脱离企业主营方向,导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对不足。三是国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企管理层对会计财务重视不足,对财务人员力量配备、业务学习提升、制度建设等方面关注不够。特别是国企会计人员流动频繁,容易产生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核算业务水平提升。四国企绩效考核机制尚需完善。国企考核重点与各企业所处行业及自身发展特色结合还不够紧密,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关联性需进一步加强。 四、下步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和举措 一是坚持改革攻坚,打造现代国企。以优势企业为平台加快专业化整合,加大国有经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布局力度。鼓励引导县属国企运用股权投资、收购兼并等方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布局,如推动温州长安集团开展商业车(电动汽车)汽配销售业务,拓展乘用车维修业务;谋划成立燃气公司推广天然气在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助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力求成为区域内的综合能源示范企业。 二是坚持有序盘活,扩大有效投资。深入谋划国企资产整合,梳理有效资产资源,创新多渠道盘活举措,加快盘活投资回报明确、收益水平较高、市场接受程度高的低效资源和闲置资产,推动资产资源可交易、资本化、能增值。比如积极盘活养殖海域经营权、医药配送服务等做强县兴阳集团,注入水库资产和水库清淤采砂经营权做强县水投公司等。进而通过更好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快形成“盘存量、扩投资”良性循环。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监管实效。持续加强企业项目投资监管,深入开展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探索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引导国企规范投资行为,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全面加大国企财务监管力度,对全县重点国有企业和经营性企业开展财务监管等专项工作督查,同步加大财务专项审计的企业数量,充实审计内容,突出融资贷款、担保等关键领域,揭示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促进企业不断健全完善治理结构。结合“回头看”形式,督促企业做好问题整改并完善长效机制,防控经营风险。 四是坚持科学精准,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优化考核工作指标,突出一企一策考核模式特点,科学合理设置经营目标考核指标、权重及评分标准,推动考核机制与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精准耦合。突出个性化指标的结果运用,强化考核激励和绩效反馈,引导企业树立新发展理念,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