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索引号 001008003008089/2025-146101 主题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通知公告 发布机构 南麂镇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5-03-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平阳县南麂镇火焜岙山塘修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火焜岙山塘位于南麂镇,考虑到地质条件,新建大坝位于在原坝址上游约50m位置,扩建后山塘总库容1.01m3,工程以供水为主,除山塘自身蓄水外,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0.19km2的来水,为南麂镇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与外垄水库连通,将多余来水导入外垄水库,提高外垄水库向岛上居民供水的供水能力。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1、水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周边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有外垄水库和海域,具体见下表。

1    项目周边水环境保护目标

名称

坐标

保护

对象

保护

内容

环境

功能区

相对厂址方位

相对厂界距离

东经(°

北纬(°

外垄水库(规划为南麂镇饮用水源,供应南麂自来水厂)

121.0410187

27.2747891

水体

水环境

西南

606m

海域(贝藻类、鱼类)

/

水体

水环境

一类

周边

538m

2、声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

3、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项目周边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详见下表。

2    项目周边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名称

坐标

保护

对象

保护内容

环境

功能区

相对厂址方位

相对厂界距离

东经(°

北纬(°

东方岙村

火焜岙

120.0813722

27.4636253

居民

577

一类

东南

430m

三盘尾

121.0924542

27.4596641

居民

东南

2180m

关帝岙

121.0973167

27.4528170

居民

东南

2450m

上百亩

(已拆迁)

121.0708935

27.4674637

居民

355m

南麂镇区

121.0654043

27.4692170

居民

西

335m

马祖岙村

三角龙

121.0641432

27.4648118

居民

137

西南

835m

马祖岙

121.0641064

27.4646820

居民

西

1560m

兴岙村

国姓岙

121.0771894

27.4725151

居民

214

西北

760m

对岙

121.0572894

27.4762594

居民

西北

1600m

新码头

121.0605939

27.4741275

居民

西北

1750m

鑫丰村

后隆

121.0778962

27.4738255

居民

370

530m

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下表。

3    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

名称

保护内容

相对厂址方

相对厂界距离

类型

南麂列岛风景名胜区

全岛

本项目

所在位置

/

风景名胜区

南麂列岛国家 级海洋自然保 护区

核心区(生态红线区编号33-Xa03

上马鞍岛、小柴峙岛、下马鞍岛、南麂本岛、破屿、大檑山屿、后麂山岛7个区域

西南、东北

1520m

自然保护区

海洋生态红线区

海洋功能区

缓冲区(生态红线区编号33-Xa03

贝藻类、鸟类、水仙花和周边生态环境

西南、东北

1520m

实验区(生态红线区编号33-Xa03

除核心区、缓冲区外的部分

本项目

所在位置

/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1、水文情势影响

1)施工期水文情势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水文情势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导流对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大坝施工期导流影响范围仅限于导流工程范围内的河段,随着流量进入坝址下游,水文情势则恢复天然状态。同时,由于导流工程进出口底板高程采用与天然河床顺接的原则,导流工程进口高程与坝址处河床高程基本一致,即使枯水期上游来水较少,也可通过导流全部进入下游河道,上游不会出现雍水现象,下游也不会出现脱水河段。因此,本工程大坝施工导流对上下游河道水文情势影响较小。

2)运行期水文情势影响

通过山塘的调丰补枯,丰水年丰水期下游河道流量有明显削峰,枯水年枯水期下游河道流量增大,有明显补给作用,因此,通过山塘的调丰补枯,枯水期坝址下游河道流量增大,下游各项用水有了明显改善和保证。火焜岙山塘改扩建后通过设置放空管满足下游的生态流量需求,可有效提高下游河道径流量。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汽车、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大坝混凝土养护基坑废水等,其主要污染因子为SS和石油类。生活污水主要指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经收集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或场地洒水等,不外排。施工人员租用民房居住的,其生活污水利用原有的卫生设备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再经平阳县南麂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城市绿化要求后回用于南麂岛的山林地浇灌,不外排。对周边水环境影响很小。

2)运行期水环境影响

火焜岙山塘建成运行后,正常运行本身不产生污染物,对河流水质不产生影响。运行期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再经平阳县南麂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城市绿化要求后回用于南麂岛的山林地浇灌,不向周围河道排放,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

山塘放水至下游河道后,与下游河道CODMnBOD5等指标基本一致,不会使水质恶化,总氮浓度可能会略高于下游河道水质,要求放水采用小流量连续下泄,避免大流量弃水对坝址下游河道水质造成较大影响。

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所在区域的地下水主要由雨水渗入与地表径流补给,区间潜水水位线存在着动态平衡性,工程构筑物建设并不改变区域地下水补给方式和地下水动态平衡特征。因此围堰基坑降水所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地下水位在施工结束后会逐渐得到恢复。

施工期本项目的生产废水经沉砂池、隔油沉淀池、一体化净化设备等环保措施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生产、场地道路洒水等。施工期生活污水不直接排放,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

2)运行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不开采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水位变化,不会产生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不良水文地质灾害,不会对周边村庄灌溉取水造成影响。

运行期管理区生活污水不直接排放,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

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山塘清淤、建构筑物施工、堆场、车辆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主要污染物为TSP等,主要以无组织的形式排放;管线敷设过程中的焊接烟尘,排放点主要集中在施工区两侧,以无组织的形式排放;施工燃油机械、车辆尾气等,主要污染因子为SO2NOx等,排放点主要集中在施工区及交通道路两侧,主要以无组织的形式排放;在山塘清淤过程中,淤泥扰动、开挖、压滤、暂存和运输等过程中均会产生臭气,其主要污染物为H2S、氨等物质的混合物,对清淤山塘及临时淤泥场周边的环境敏感点会造成不利影响;施工期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现场不设置沥青拌合站,沥青均由商混站直接运往现场,故不存在沥青熬炼、搅拌所产生的沥青烟气,仅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时会产生少量沥青烟气,其污染影响距离一般在50m以内,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2)运行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管理用房内不设食堂,因此工程建成后运行期不产生大气污染物。

5、声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山塘清淤、堤防工程、建筑工程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以及汽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高噪声施工对工程周边声环境敏感点存在一定不利影响。工程距离最近的敏感点(南麂镇区)约335m,且在山坳里,山体形成天然阻挡物,因此工程的施工期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输水管道工程包括沟槽开挖、垫层施工、管道吊装就位及安装、沟槽回填土施工等内容,施工涉及的敏感点主要为上百亩,该村落目前已拆迁,无人居住,因此输水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会对敏感点造成不利影响。

总体而言,此类声环境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随着施工结束影响消失。

2)运行期声环境影响

运行期主要考虑下泄水流因高度差造成的冲击声,根据预测,远离噪声源25m以上,下泄水流因高度差造成的冲击声贡献值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1 类标准。工程距离最近的敏感点(南麂镇区)约335m,且在山坳里,山体形成天然阻挡物,因此该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6、固废影响分析

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资料,工程库区清淤4940m3,土方开挖13670m3,老堰坝拆除52m3,强风化基岩开挖987m3,开挖料回填10191m3,则工程弃方共计9458m3。工程部分开挖较好的石料可作为埋石砼骨料,多余弃渣渣料用装载机直接装车,5T自卸汽车运输出渣,泥浆由立式泥浆泵及输泥管吸送至泥浆车外运。多余土石方、泥浆运往合法消纳场进行消纳,建筑垃圾运往附近建筑垃圾消纳场综合利用。土方现阶段由建设单位出具承诺,在工程开工前落实去向及办理相关协议,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经许可后方可处置。

项目建筑垃圾主要产生于管理用房建设,建筑垃圾在施工场地集中收集后,由施工单位送至当地城建部门指定的地点合理处置,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本工程不设集中生活营地,施工人员租用当地农居,生活垃圾依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施工机械和车辆日常检修和维护产生少量废机油以及擦拭产生的废弃含油抹布及手套。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生态环境部令 16号),废机油废物代码为900-214-08,废弃含油抹布及手套废物代码为900-041-49,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安全处置。

2)运行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7、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表土扰动,另外,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污废水排放,固体废物堆存及施工设备漏油等,会造成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

表土层对土地的复垦或复绿作用明显,本次环评要求对临时占地进行表土剥离,单独存放。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表土堆存场的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用于临时占地的恢复;本工程施工废水基本处理后回用,施工人员均租用周围民房作为生活用地,生活污水通过已有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固体废物分类安全处置;施工期机械要勤加保养,防止漏油。

采取上述措施后,建设期基本不会对项目区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2)运行期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不开采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水位变化,不会引起土壤的盐化、酸化、碱化。

运行期生活污水不直接排放,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8、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

①陆生生态影响

本项目区域范围内现状主要为空杂地以及山林用地等,主要为马尾松次生林。通过对评价区植被种类调查汇总发现,主要植被类型为台湾相思林、柃木灌木林。本项目区域评价区未发现省级、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无珍稀植物。工程施工期将对局部生物量、分布格局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永久构筑物在设计时已考虑实施景观绿化、生态修复等,可有效弥补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的破坏,临时占地(施工工区、临时堆场等)已考虑在工程结束后实施覆土复耕与绿化。综上所述,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影响较小。

本项目所属区域内没有大型野生动物和珍稀物种,主要陆生野生动物为田野间常见动物。根据鸟类资源现状调查可知,南麂岛以海洋性候鸟为主。主要栖息于马鞍、尖屿、破屿、上马鞍等小岛。在南麂岛本岛范围内数量不多。项目所在区域不是鸟类的主要栖息繁殖场所。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陆生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建议采用噪声较小的机械设备,可以有效的减少对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动物活动的影响,施工结束后,鸟类、兽类、两栖类以及爬行类等会逐渐回到原栖息地生活,不会造成生态阻隔,因此工程施工对陆生动物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总体影响很小。

②水生生态影响

本项目涉及山塘开挖施工,对底栖生物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堤岸等施工作业对水生生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引起悬浮物浓度(SS)增加对浮游生物产生的不利影响,导致水质变差、饵料生物减少、生存环境改变等,并进一步沿着生物链与生态系统对鱼类等游泳生物产生影响。但由于工程区河段水生生物均为常见物种,无珍稀、濒危保护物种,故此工程建设对当地水生生态、渔业资源影响不大。

2)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实施后,堤防建设使两侧自然岸坡和杂草被水面及护岸建筑物所代替,沿岸区域小范围内上述物种数量有所减少,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受到一定影响。但工程建设已考虑植被绿化、恢复自然生态面貌或进行生态修复,均有利于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

3)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

本项目位于禁止开发区-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中的实验区,且根据平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的材料,本项目所在地为水利设施用地,符合区域生态红线要求,不会造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分割,不会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和其他生态功能产生影响,不会造成明显的水土流失。

9、其它环境影响分析

1)根据主体工程布置与施工组织设计,基于施工期废水的主要污染物特征与项目区周边水环境保护要求,对不同的废水采取因地制宜、分别治理方式。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各类污染物对工程区土壤环境污染影响很小。施工期施工作业产生的表土扰动、弃渣等将造成扰动区表层土壤环境的破坏,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对扰动区表土进行收集并单独存放,在施工结束后用于扰动区的植被恢复,减缓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

2)本项目运行期不开采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水位变化,不会引起土壤的盐化、酸化、碱化。

3)本工程生产安置规划采用基本养老保险辅以自谋职业安置、货币补偿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实施阶段,在符合相关政策条件和自愿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投亲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本工程本阶段暂按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考虑。本工程不涉及搬迁安置人口,对周边环境无影响。

4)本项目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若遭遇台风等极端天气,或人为操作失当等,均会造成沉淀池等废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加重,导致无法达到预期处理效果,超标废污水泄露将致使下游河道受纳水体水质变差,水中悬浮物(SS)等污染物浓度增高,水体中鱼类、虾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剧烈改变,会出现大量鱼类浮头等现象。因此,当发生超标废水泄露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予以处置。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4  本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汇总表

类型

时段

环保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地表水

污染

防治

措施

施工期

1施工期生产废水经沉砂池、隔油沉淀池、一体化净化设备等环保措施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相关标准限值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生产、场地洒水等。

2施工人员租用民房居住的,其生活污水利用原有的卫生设备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再经平阳县南麂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城市绿化要求后回用于南麂岛的山林地浇灌,不外排。

3为防止工区临时堆放的散料被雨水冲刷造成流失,散料堆场四周可用砖块砌出高50cm的挡墙。施工弃土、弃渣集中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及时覆盖、清运,防止弃土、弃渣经雨水冲刷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

4加强对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定期清理沉淀池和集水沟沉淀淤泥。

5大坝混凝土养护基坑废水应抽排表层清水,尽量不搅动底部淤泥,并控制水位下降速率,避免泥浆水外排。

对周边水体影响很小

运行期

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再经平阳县南麂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城市绿化要求后回用于南麂岛的山林地浇灌,不外排。

水生态良好

生态

环境

保护

措施

施工期

1)工程开工建设前,应合理规划施工用地,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要进行严格审查。

2)永久占地、临时占地进场前,应对占地范围内的林地实施表土剥离,表土剥离厚度约0.1m~0.3m,剥离表土堆置在临时占地一角。并采取围挡、撒播草籽等措施加以防护,待施工结束后用于场区绿化与临时占地的覆土复耕。

3)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和开挖,不得超计划占地,尽量减少对水生生境的干扰,并注意保护占地边线以外的植被,防止人为对工程范围外土壤、植被的破坏。施工期间遇常见野生动物,应进行避让或保护性驱赶,禁止捕猎。发现幼小个体或受伤的动物,应移交当地的珍稀动物拯救站进行抢救性保护。

4)严格按照施工用地规划进行土方和砂石料堆置,禁止在规划外的其他区域随意弃渣和进行土方和砂石料堆置。

5)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体,并在材料堆场四周挖明沟、沉沙井、设挡墙等,防止被暴雨径流冲刷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各类材料应备有防雨遮雨设施。施工石料应经冲洗后再投入使用,防止进一步加大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

6)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碎石等进入水体中将对水生态产生与水体悬浮物浓度上升类似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堤面应定期适度洒水,保持路面湿润;沿河道一面应做好防护工作,减少碎石及其他工程垃圾落入河道。

7)施工过程中,各临时用地结束后须尽快进行土地整治、覆土复耕或恢复植被,避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施工结束后用于施工迹地的恢复。

8)沿岸景观绿化应采用乔灌草结合,多层次绿化,采用观赏花木与遮荫乔木相结合的原则,以常绿树种为基调的绿化空间,以层次变化的群落栽植,以季相变化的色彩设计,构成一副自然优美的亮丽风景,提高环境的多样性和自然性。

9)本工程施工时产生的扬尘、废水、固废等可能对工程区景观造成不良影响,故需做好施工废污水、扬尘、固废的处理措施,并保护好施工区附近现有植被和地貌景观,施工场地要做好装饰性围栏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对视觉的不利影响。此外施工单位应加强组织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在工程区范围外进行挖掘或破坏。

10)施工期人员和设备的运输可能无意引进外来物种,在施工中严格加以控制,一旦发现有引入的外来物种,应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将其彻底消灭。

11)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动物。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禁止越界施工。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爆破施工。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运行期

1)及时收割清理山塘放干期间枯死水生植物,防止出现二次污染影响水质。

2)通过有计划的开展人工放流鱼类苗种,可以增加鱼类资源中低、幼龄鱼类数量,扩大群体规模,补偿工程建设和运行带来的鱼类资源损失。

3)建立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掌握外来物种入侵的动态信息,开展早期预警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外来物种性状特征的研究,提高鉴别与识别能力,为防控工作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声环境

保护

措施

施工期

1)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分散布置施工设备,高噪声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居民点的区域。高噪声设备施工告知周边居民,并公告施工期限。

2)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行驶路线及时间;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机械。

3)选用低噪声、技术成熟设备,施工机械安装消声减振措施。

4)施工期间施工区采用施工围挡降噪,高度不应小于2.5m。设置车辆警示牌及限速牌,加强车辆管控;对靠近敏感点的部分高噪声施工机械可配备临时隔声罩。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加强管理,文明施工。

6)建设单位应设置施工临时声环境补偿协调相关费用,对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噪声扰民,应配合环保单位做好调查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矛盾。

施工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大气

污染

防治

措施

施工期

1)工区周围设立简易隔离围屏,将施工区与外环境隔离,减少施工扬尘的环境影响。

2)加强施工规划管理,建筑材料及施工机械定点定位存放;定期洒水,干燥天气加大洒水频次,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作业区加盖防尘网。

3)临时堆土场应进行遮盖;渣土及垃圾及时外运。

4)车辆出入主干道、施工区周边每天定期洒水,保持出入口清洁、湿润;设置洗车平台,及时清洗车身,运输车辆采用密闭式车斗,严禁运输物料沿途散落、泄露。严禁车辆超负荷运作,配合做好施工期道路管理。

5)优化场地布置,易起尘设备应尽可能远离居民点。

6)施工前提前告知公众,对于施工期间扬尘投诉问题,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快速积极解决相关纠纷。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强扬尘防护。

7)为减少工程开挖底泥临时堆置造成的恶臭环境影响,临时堆场应采用封闭式作业。开挖底泥要求及时外运处置,清淤底泥在临时堆场内卸入自卸汽车外运,汽车要求全封闭。

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 93)中厂界一级标准值

固体

废物

污染

防治

措施

施工期

1)建议实际施工中,对周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调查,尽量实现弃土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无法综合利用的弃土送入指定的弃渣场处置,不得随意堆放。弃方外运前应到渣土办、城管、街道等相关部门办理转运证、处置证等,按批准的时间、线路进行运渣。

2)运输土石方的车辆应当适量装载、密闭化运输,不得沿路泄漏、遗撒。禁止在指定处置场地以外倾倒工程渣土。禁止在指定处置场地将工程渣土与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混合倾倒。

3)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工区生活垃圾的管理,设置分类垃圾箱,并定期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不得随意丢弃。

4)根据建设地土壤检测结果,项目清淤底泥可用于建设用地覆土,用途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等。项目清淤区域底泥可用于部分农用地覆土,用途包括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 中的01 耕地 (0101 水田、0102 水浇地、0103 早地)02 园地 (0201 果园、0202茶园)04 草地(0401 天然牧草地、0403 人工牧草地)等。

合理处置

运行期

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并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及时收集清运。

合理处置

环境

风险

保护

措施

施工期

1、施工单位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机械和车辆,使施工机械和车辆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面,减少各类交通机械碰撞几率。

2、建立防汛、避台等应急预案,施工期间如遇恶劣天气必须将工程车辆机械及时撤离,保证安全。

3、制订施工期车辆机械泄漏风险事故应急计划;施工场所应张贴应急报警电话。

减少环境风险事故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工程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相关规划等要求,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促进作用,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工程施工期存在一定的污染因素,会对水、气、声环境及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些不利影响是局部和暂时的。运行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在加强环境管理和采取适当的措施后,可以基本控制污染和减少影响。总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工程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局部的,并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减少,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重大环境问题。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充分落实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确保满足环保措施三同时等要求。从环保角度来说,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事项

征求意见的对象: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征求意见的范围:公众对项目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环保方面的意见。

、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和期限

公示起止时间:202533~2025314,共10个工作日。本次公示采取行政村等单位宣传栏现场张贴以及政府网站网页发布形式进行公示。

公众(个人或团体)可以在公示期内以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馈意见,请务必留下您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回访。

1建设单位:平阳县南麂镇人民政府

联系人:蔡西栗   

联系电话:15088905146 

联系地址:平阳县南麂镇南麂岛司令部

2环评单位:温州晨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联系电话:13588235389    

联系地址:温州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一道1759号办公楼五楼

3审批部门: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窗口联系电话:0577-88926386      

联系地址:温州市鹿城区会展路1288号市民中心B301

八、环评报告书审批前公示

在报送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前,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将在平阳县南麂镇人民政府进行公开供查阅。

 

 

建设单位:平阳县南麂镇人民政府

                                                                                                                                           20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