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时间,80小时投入,150余件作品落地 —— 这场由全国高校青年共同书写的“乡创答卷”,正在昆阳镇“大上林垟”片区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青春模样。 自“青力青为·乡创筑梦”2025年全国高校青年可持续驻村计划启动以来,来自14所高校的近120名青年扎根乡土,以专业所长对接乡村需求:300余份问卷摸清发展痛点,30余份墙绘方案化为650平方米的乡村“彩妆”,15条研学线路串联起田园风光与文化底蕴,80部短视频、宣传片定格乡土魅力,85件文创产品让乡村元素焕发新彩……12支实践队分从研学策划、传播推广、综合实践三大方向发力,最终在7月13日的“青创乡野”创新创业大赛上集中展现了青春创意。从萌趣的“守护灵”IP到详尽的打卡地图,从脑洞大开的短片到深具内涵的纪录片,青年们用高效执行力为“大上林垟”送上了诚意满满的“青春礼包”。 “这里既有江南水乡的灵秀,又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傅国贤是平阳青年入乡实践站的实习生,也是此次活动的领队。活动期间,他带领12支高校实践队伍深入大上林垟五村片区开展联合调研,通过“一村一策”精准对接,形成五大特色作品。其中,山东大学、温州商学院挖掘鸣山村非遗文化和特色IP赋能乡村振兴;浙江财经大学为青年入乡制作长期方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探索湖屿村稻虾养殖融合经济;中国美术学院、海南大学总结官岙邸村文旅融合的共富经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传播上林垟村稻田粮仓和万金村塘河沿岸转型路径;湖州师范学院创新打造五村联动沉浸式研学路线……“被惊艳到了,他们的专业度超出我们预期,带来很大的惊喜!”作为本次活动的召集人,鸣山村CEO张杰看着眼前的一幅幅兼具创意和立意的作品,兴奋地说。 这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不仅是一次实践,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昆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虽暂落幕,但“可持续”篇章正拉开序幕。“要从‘村里来了年轻人’,变成‘村里驻满年轻人’。”据悉,当地将在鸣山村打造青年创意创业园,可容纳10-20支团队同步创作,预计常驻200-300名青年创业者,让创新火花持续点燃乡村发展引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