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8095/2025-149325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平阳县政务服务中心
生成日期 2025-07-2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平阳县政务服务中心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上半年,县政务服务中心围绕打造共富先行平阳样板、加快向经济强县跃升的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政务服务领域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治理,提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质效,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引领政务服务向“更充分、更全面、更先进、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持续深化政务服务领域改革。一是“高效办成一件事”承接落地。高质量推进国家第二批、第三批共2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落地应用,加强对已上线国定、省定“一件事”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提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手册、公众号、视频号等多渠道提升企业群众知晓度。目前,国务院三批3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中,有6个省条线部门未下发实施方案;其余25个“一件事”县级层面均已承接;20个“一件事”已落地中心。今年以来,全县“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件量为16841件。二是线上线下融合持续深化。推进“线上办为主、自助办为辅、帮代办为补充、大厅办为兜底”的工作体系。通过重塑服务空间、优化窗口设置(推动“减窗口、减人员、减客流”)、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努力实现“不减事项、不减服务、不减体验”。导服帮办队伍得到扩充完善,重点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服务。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保持在99%以上高位运行。同时,聚焦医保、社保、不动产、公积金、市场监管等重点高频领域,推动第一批517项“全市通办”事项承接落地。三是深化‘好易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持续加强政务服务渠道的全方位建设,深入推进集成办、承诺办、跨域办、免申办以及就近办等多元化办理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泛在可及、充满智慧且便捷高效、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推进完成承诺办事项459项,跨域办事项35项,下沉791项高频民生事项至乡镇、村社平台方便群众“就近办”,实施73项政务服务2.0事项实现“政银合作”,推进1765项政务服务2.0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四是优化代办帮办。为重大企业投资项目提供全域全流程代办帮办服务,为7家重大企业投资项目代办36项审批事项,为企业提供商事代办15项。依托温州政务服务代办帮办云平台,实现全县代办资源共享,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精准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已通过该系统代办28个民生事项。

(二)持续建强做优企服中心。一是机制运行更顺畅。持续完善县企服中心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和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督促涉企部门通过“帮企云”“一个口子”归集企业诉求问题。优化诉求交办流程,明确限时办结要求,强化问题解决后的综合分析,推动“主动发现—高效处置—举一反三—晾晒评价”闭环管理,努力实现“解决一个诉求、破解一类问题、优化一类服务”。上半年全县累计解决涉企问题744个,化解率99.9%。二是大厅布局更合理。按照集约高效原则,推进服务窗口集约化改革,将企服窗口与政务服务窗口深度整合,建立县级企业服务中心,实现人力统筹调配、设备共享复用、经费集中管控。为进一步优化企服中心大厅布局,重新整合4个低频窗口、优化特色服务区及“企服驿站”政企交流空间,并强化与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资源的共享,有效杜绝资源浪费。截至6月份,“企服驿站”平商“惠”客厅累计接待政企对接会、诉求问题化解协调会等活动20余场。三是事项清单更完善。县企服中心根据经信部门编制的涉企服务指导目录,以落实“民营经济32条”为主攻方向,对照我市“民营经济32条”195条任务清单,梳理细化“民营经济32条”转化落地事项,并纳入涉企服务事项清单。今年以来,对原有181项增值服务事项进行动态调整,结合高频需求及本地特色服务事项,新增25项增值服务事项。

(三)持续优化提升窗口服务。一是完善“办不成事”兜底服务机制。设立兜底服务窗口,出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实施办法》,严格落实“1+3+5”工作要求,采用分级、分类模式,实施“受理-研判-转办-反馈-回访-评价”的闭环管理流程。上半年,兜底服务窗口共接待群众咨询和诉求125件,成功解决123件,解决率达到98.4%。总结提炼形成6篇典型案例,其中《优化涉外公证服务,护航企业“出海”》获温州市副市长陈宽批示,《搭好引才“交流桥”,破解企业人才招聘难》问题案例在温州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二是加强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能力建设。将政务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纳入岗位准入要求,通过“理论考试+实操演习”等形式综合考察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能力素养。4-5月份联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第一期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并组织212名学员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目前,我县政务服务办事员持证人数全市最多,持证率已达61.8%。三是开展政务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活动。制定出台《平阳县政务服务中心(北港市民服务中心)2025年考评细则)》,开展进驻窗口业务考核和作风纪律考核“双量化”,并组织“红旗窗口”、“服务之星”评选。上半年已开展窗口月、季度考核6次,评选红旗窗口32个次,窗口服务之星135人次。强化“好差评”闭环管理,精准优化服务,上半年企业群众总评价数37868条,其中差评87条,按时完成差评整改,差评申诉通过87条,有效差评为0,群众好评率为100%。强化超期件治理,1-6月超期受理87件,超期办理45件,超期率为0.01%,近五年超期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今年为历史最低水平。严格窗口工作纪律,通过明察暗访、视频、现场巡查,严查迟到早退、违反纪律等现象,1-6月组织督查检查22次,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10个。开展万人评议活动,将结果纳入窗口考核,以纪律促规范,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四)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治理。一是按时完成机构改革。根据《平阳县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涉及机构职能编制调整方案》(平编〔2025〕21号)精神,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要求,强化内部职责和业务融合,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合理配置人员编制,按时完成“三定”工作任务,逐步推进人事、财务等交接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过渡。二是持续推进“一张网”建设。按照“全市一张网”建设工作要求,助推构建数据“一网共享”、交易“一网通办”、服务“一网集成”、监管“一网协同”的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新格局,实现交易数据共享利用、交易信息全程公开、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平台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交易项目见证服务等工作不断推进深化。截至6月26日,累计发布招标文件预公示70个,招标公告69个,中标候选人公示70个,中标结果公示66个;易采虹远程异地评标主场项目2个,副场项目2个;积极运用乡镇限额以下交易平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向基层延伸,让企业少跑腿,目前已进行50个项目开标。三是持续优化招投标服务。上半年共完成交易66个建设工程项目,预算投资363828.02万元,中标金额317993.24万元,节约45834.78万元,节约率达12.6 %;完成进场采购项目72宗,其中政府分散采购9宗,政府集中采购19宗,国企采购44宗;预算金额86926.86万元,中标价79872.12万元,节约额7054.74万元,节约率8.1%。共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共22宗,起始价28892万元,成交价28892万元;共转让产权项目12宗,起始价881.8186万元,成交价889.2204万元。持续推进电子保函业务,为企业降本减负,今年以来共为64个项目开出20330单电子保函,为投标企业释放38.91亿元资金占压,全力为中小微企业添势蓄能。限额以下政府投资项目小额年度保证金一次性预缴数量持续增加,今年已有164家企业合计2460万保证金入帐并办理申请手续。四是定期举行招投标业务培训。上半年通过开展全县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培训班,邀请市协会以及市政务服务局行业专家开展专题授课,强化对乡镇、部门招投标业务指导,进一步提升招标代理机构业务水平,有效规范招标投标市场和建筑市场秩序。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提质扩面。建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内部运行机制、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优化诉求问题交办流程,明确限时办结时限,倒逼机制运行,推动将解决普遍共性问题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成果。优化提升“帮企云”服务平台,融合各涉企服务系统,实行企业统一服务入口,集聚企业相关数据,整合汇聚企业关心的信息和资讯,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构建县级企业标签体系,为企业“一企一策”等精准化服务提供支撑,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建设,加强数据共享和应用,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二)持续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继续通过重塑服务空间、创新服务模式、强化人员管理,推动实现“减窗口、减人员、减客流”“不减事项、不减服务、不减体验”,培养群众线上自主办理习惯,完善帮办代办队伍。推动政务服务从“多头分散”到“一站集成”、从“能办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打造具有平阳特色的服务举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98%以上。

(三)高质量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聚焦企业信息变更、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信用修复、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等国家试点“高效办成一件事”,拉高标杆、集中攻坚、落地见效。坚持“规定动作”高质量、“自选动作”多作为,拓展服务领域,推动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涉及的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推动特色主题服务场景精准落地,主动谋划实施更多企业所需、群众所盼的高频刚需“高效办成一件事”。

(四)提升政务服务模式。要聚焦助力惠企利企,围绕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寻求突破,推动更多涉企事项实现“全市通办”;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进一步精简材料、优化流程,推出更多“无感申报,智能秒办”政务服务事项。积极探索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多点延伸”,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推进高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进园区、楼宇、小区等人群集聚区域,并充分发挥“政企合作”“政银合作”模式优势,着力打造便民办事圈。

(五)做优“办不成事”兜底服务。积极推行“办不成事”兜底服务,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堵点,建立“办不成事”一窗办、限时办、长效办机制,拓宽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渠道,有效推动“办不成事”问题高效化解,今年下半年,问题办结率、满意度分别达到98%,100%,进一步增强企业群众的政务服务办事体验感、获得感。以便民助企“小切口”推动政务服务“大提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六)优化提升招投标领域服务。一是规范交易运作,实现招标项目阳光透明交易。加强信息化建设,用计算机技术固化流程,实现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切实保障规范交易;创新运行机制,对部分入场交易项目,在原运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形成互相配合、互相联动、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运行模式。二是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良好形象。强化理念、创新方式、深化作风建设、提高效能,增强大局、责任和服务意识。落实交易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机制,提前主动联系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解决招标采购困难问题。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继续探索研究框架协议采购方式,对于适合开展框架协议采购的项目,积极推进框架协议采购,进一步规范我县的小额零星采购。紧密联系外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探索开展政府采购远程评标工作,对于一些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实现远程评标。在原有以土地竞买保证金缴纳作为参加土地竞买履约保证的基础上,拟增加见索即付银行保函作为参加土地竞买的履约保证方式,大幅降低参拍门槛,助推活跃土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