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8022/2025-149345 主题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平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生成日期 2025-07-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平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5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我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向上争项目、争资金、争试点,各项工作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取得显著成效:成功获批自然资源部海洋防灾减灾试点(全市唯一);积极谋划争取省级林业共同富裕项目落地山门镇,并争取省级产业资金扶持;全市首创用地用林联动审批,审批效率提升67%,获李市长批示肯定并推广经验,《温州日报》头版报道;争取并落实第一批土地储备债券2.14亿元,第二批1.87亿元已上报待批;荣获“浙江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管理突出贡献集体”、“温州市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先进集体”两项省市级集体荣誉;“多田套合”现状套合率89.68%、低效用地处置1310亩等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

(一)聚焦要素保障,破解空间瓶颈

一是国土空间规划优化。通过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谋划申报,争取并保障了省级粮库等重大项目空间需求1258亩。

二是用地用林指标保障。已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39亩、林地定额740亩、林地占补平衡指标2000亩,有力保障了全县批次项目用地用林指标需求。

三是工业用地保障工作。已完成850.9亩,超时序完成半年度任务。已出让工业用地(用海)569亩(含发布公告75亩。

四是批而未供土地清理和供而未用土地处置工作。已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清理575亩,完成供而未用土地处置1057亩。

五是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工作。已完成低效用地处置1310亩,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排名全市第一;市、县均尚未下达盘活任务,已完成242亩。

六是商住用地做地出让工作。已完成做地25宗1051亩;出让2宗15.4亩。

七是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工作。全面排查擅自“退二进三”改变功能行为。牵头起草《关于开展退二进三处置攻坚行动的征求意见稿》,同步启动《平阳县退二进三实施办法》(平政办〔2017〕195 号)修订及基准地价更新等工作,同时加快推进自然资源全流域资产排摸和盘活利用。

(二)聚焦空间重构,引领城市空间迈上新层级

高质量完成16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同步启动零星城镇建设用地上报审查及2025年第一次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为重大项目落地预留空间。

完成14个控规新编与修改方案批复(含南麂镇东方岙单元等),24个控规通过初步审查并公示,17个村村庄规划获正式批复,全部纳入“一张图”系统管理,进一步细化“一主一副两廊三区”县域发展格局,强化县城、镇域、乡村三级空间协同。

(三)聚焦资源保护,筑牢生态屏障

一是优化耕地保护格局。“多田套合”工作方面,全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4.69万亩,截至2024年底已套合21.73万亩,套合率88%;耕地功能恢复方面,2025年下达耕地功能恢复任务已完成立项3058亩。启动一体化工作机制后,将全面解决政策处理资金问题,加快项目施工。

二是林长制引领林业高质量发展。年度绿化任务已完成5700亩,其中美丽林相任务已完成4900亩;油茶保供落地上图927.9亩,松材线虫病除治5.31万亩;林下经济稳步发展:成功推进6个“千村万元”养殖类项目,护林员建设体系到位率超90%,位列全省第三;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开展春节、清明等专项督查,出动排查人员825人次,排查隐患21处,制止违规用火59起,设岗设卡135个,有效遏制森林火情。

三是持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调整优化南麂列岛保护区功能分区,启动《浙江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5-2034年)》编制工作;4处风景名胜区内重大建设项目选址获省林业局批复;推进南北麂国家公园科考及评估区优化,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

四是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全面提升绿色矿山建设质量,4个矿山纳入市级绿色矿山库,推进鳌江镇海城村矿地综合利用等4个数字化矿山建设,加强矿产资源监管,完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及勘查开采信息公示,每月开展矿山巡查并落实信用监管,规范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审批。

五是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省级蓝色海湾项目已完成实施方案调整并恢复施工,加速推进西湾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力争11月底完成项目验收;国家蓝湾项目完成本底调查招标,已启动生态跟踪监测与前期专题工作,预计7月完成招标,10月启动工程建设;同步开展全县岸线动态监测,完成39千米大陆岸线、47千米有居民海岛岸线及45千米无居民海岛岸线基础数据采集,为岸线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六是强化执法监察机制。2024年国家督察反馈的11宗问题全部整改销号,2025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迎检工作圆满收官,经受住了上级各类专项督查的层层考验;上半年累计开展自然资源执法巡查669次,立案查处土地类违法案件16宗、矿产类案件3宗,持续保持自然资源执法高压态势。同时,进一步完善用林、用地合法性审查机制,从源头上筑牢资源保护防线,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用地用林行为。

(四)聚焦优化服务,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持续提升审批办件服务。上半年,申报7个省重大交通项目和1个省重大水利项目;完成2个批次的用地报批工作;上报2025年成片开发方案,涉及42个片区;上报两个批次17个边界外零星项目;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30件、林地审批41件、林木采伐80件,审批国有/集体划拨供地7宗,批准临时用地2宗,收回国有土地9宗,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是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办理不动产证18314本,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643宗,发证率92.98%,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持续做好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成立专班小组推进工作。成立专班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覆盖12个乡镇基层所+ 6个登记分中心,对偏远乡镇实行“固定驻点日”服务,衔接县“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实现材料预审线上流转。

三是持续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完成4处隐患综合治理工程,创新“逆向思维”排查机制,全县150位群测群防员加强300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巡查,今年以来处置“地灾智防”APP 预警任务120起;完善“群专结合”监测网络,新建监测预警实验点5处、无线简易降雨报警器30处、地下水监测井3个;开展地质灾害“一坡一卡”风险调查,形成全域地质灾害风险精细化调查评价体系,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深化要素保障大提升

一是强化指标争取与项目储备。全力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针对城镇开发边界外项目,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推进零星城镇建设项目论证审核,争取早日突破审批瓶颈。二是加速工业用地保障与出让。挖掘存量工业用地资源,解决低效工业用地历史遗留政策处理问题;督导工业用地保障滞后乡镇,确保全年完成工业用地(用海)保障1500亩以上。三是优化商住用地做地与出让机制。确保商住用地做地 2000 亩以上,完成商住用地出让 1000 亩。四是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应用。用好用活低效用地试点政策红利,确保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100亩目标。五是做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充分挖掘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大提升

一是完善规划制度体系。出台《平阳县“通则式”乡村规划管理规定》并开展专题培训;启动《平阳县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 版)》修编。二是深化“1 + 16 + X + N”规划编制。启动昆鳌中心城区、北港新城等重点区域控规修编,完善规划“一张图”智慧监管平台并对接省、市平台,强化重点区域监测与违规建设管控,为温福高铁、S218 公路等重大项目提供精准规划保障。三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底线,优化“一主一副两廊三区”空间布局,保障城东 CBD、鳌江国际新城等项目用地;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推进“龙平苍一体化”18个项目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三)深化耕地保护格局大提升

一是全速推进多田套合与耕地功能恢复项目。实施耕地恢复项目一体化改革,解决政策处理资金垫资问题,确保完成3700亩耕地功能恢复任务,同步建设高标田2800亩;力争年底套合率达95%以上。二是推进全域土地整治。谋划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个,实施自然资源全要素一体化保护修复,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是强化资源调查与监管机制。利用省域空间2.0系统和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建立“违法用地-指标扣减”挂钩机制,遏制新增违法用地,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全力做好2025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后续工作。四是完善耕地保护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会解决耕地保护与经济开发资源禀赋不均问题,优化耕地资源分配;完善临时用地审批、使用、复垦全过程监管机制,加强批后巡查,防止土地浪费破坏。

(四)深化生态保护利用大提升

一是持续落实林长制。完成美丽林相改造 5000 亩,按时序推进森林督查问题整改销号;持续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和国土绿化。二是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全力实施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1月前完成省级蓝色海湾项目验收,10 月启动国家蓝湾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南麂岛生态修复,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三是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建设。按照“142”体系要求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引导矿山企业创新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两处矿地综合利用、山门镇地热(温泉)勘查等项目落地实施。四是提升森林防火能力。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火道和防火水池;充实物资储备,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演练,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五是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督促 1 处未完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收尾,深化“一坡一卡”风险调查,完善预警闭环处置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地质灾害“零伤亡”,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