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正值晚稻育秧插秧与早稻收割烘干的关键时节。在我县各地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双抢”战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与传统农忙时节不同的是,随着省级农业“双强”项目的深入推进,科技与机械正为农业生产注入全新活力。 走进位于万全镇的县楠涵农事服务中心智能化育秧车间,一条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正高效运转。从精准铺土、智能洒水到自动化播种、覆土,整套工序一气呵成。机械臂灵活地将育秧盘整齐码放,叉车有序运输,现场忙而不乱。“等到盘里的秧苗长到0.5厘米后,就可以运到田里作业了,大约一周就可以播种晚稻3万至5万盘。”该中心负责人周志业告诉记者,整个车间仅需3名工作人员,1人操作面板、2人辅助投料或操作叉车,相比此前半自动或传统人工育秧需要6人同时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减轻不少,效率也大幅提升。 作为我县重点建设的省级农业“双强”项目,县楠涵农事服务中心自去年底投用以来的首个农忙季就展现出强大服务能力。“我们中心智能化的烘干设备可承担3000吨夏粮的烘干任务,实现了粮食‘湿谷不落地’,将损耗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周志业表示,这有效解决了周边农户以往烘干排队难的问题。 据悉,该中心占地4000平方米,配备80台套先进农机设备,集育秧、烘干、农机服务、农技咨询等八大功能于一体。通过“农机作业+农技服务+农资配送”的全程化服务模式,年服务面积超5万亩次,有力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2025年,我县共建设省级农业“双强”项目农事服务中心类项目4个,省、县级财政补助1100万元。这些现代化服务中心通过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我县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农业“双强”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与机械的双轮驱动,正在让我县的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坚实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