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的山林里,水头镇秀溪社区的林农们早已戴上头灯钻进了丛丛马蹄笋林间。指尖拨开松软的泥土,铲子配合锤子敲打笋的根部将其砍断,带着清冽土香的马蹄笋便落入筐中。“现在有合作社的冷链车直接来基地拉,赶早把鲜笋卖到杭州的大酒店,一点儿也不愁销路。”正在挖笋的林农抹了把汗,脸上堆着笑。 但在此前,这片热闹的竹林却是当地林农犯愁的“低效地”,还面临加工薄弱、附加值低等问题。“自从村集体引导大家流转林地、新造扩种,现在我们马蹄笋种植面积已经增加到了200亩,连片的竹林更加规整有序。”秀溪社区马蹄笋种植基地负责人道出的基地变化,这正是我县率先从政策发力,为产业注入源头活水带来的新貌。 据了解,我县将马蹄笋纳入“平阳五个鲜”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体系,每年留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针对种植户、合作社及企业,从基地扩建、加工设备购置到核心技术研发等全链条给与定向扶持,形成“政策护航+资金托底”的发展保障网,已累计完成400亩低产林改造。同时,探索出“规模经营+设施升级+技术革新”的转型路径。如今,秀溪社区马蹄笋种植基地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还打造林业标准地500亩,成功招引平阳县顺希果蔬专业合作社入驻运营。 合作社一落地,就带着基地承接了中央科技推广项目,实实在在干出了三大突破。随着栽培技术的迭代更新,靠着新法子把出笋周期从7月提前到5月,抢占市场先机;经营环节也进行机械化升级和管理模式精准化优化,亩产从400公斤跃升到500公斤,算下来亩均产值增加5000元。当然,合作社还带领林农一起干,截至目前累计培训林农1000多人次,辐射带动周边2000亩种植区提质增效。 产业能往上走,这背后也离不开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近年来,县资规局持续深化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专啃种植、加工等方面的“硬骨头”。种植端用起“长周期母竹留养技术”,笋竹品质和产量都往上提;加工端聚焦“低共熔溶剂结合天然植物多酚协同保鲜技术”,为延长产业链提供支撑。平阳县顺希果蔬专业合作社就靠着这保鲜技术,马蹄笋货架期从24小时延长至7天,成功打通了杭州高端酒店销售渠道。自5月上市以来,每日供应杭州酒店50公斤以上,既扩大了销售半径,更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如今,我县马蹄笋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3亿元,带动全县1万多名林农增收。集体林改引领平阳马蹄笋产业发展从瓶颈期转入上升期,让改革的红利化作实实在在的增收账揣进了林农怀里,更让这颗扎根平阳山林的特色马蹄笋沿着产业化的路子,成为名副其实的“共富笋”。下一步,我县还将贯彻落实林业“土特产富”全链发展要求,以马蹄笋全链产业发展为抓手,争创省级林业推进共同富裕综合体试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