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8006/2025-149866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生成日期 2025-08-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平阳县经信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上半年工作主要成效

(一)聚力数智转型,加速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一是聚焦数智转型方向。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向数字化设计、网络化营销、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等服务环节延伸,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温州卓人汽车电控有限公司入选2025年度生产制造方式转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库清单。二是强化信息网络根基。全力推进5G基站、光纤网络及配套机房建设,持续深化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提升网络信号质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网络支撑。1-5月,全县新建开通5G基站83个,全年任务完成率达到28.92%,实现良好开局。三是加快软服行业培育。以信息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制定印发《平阳县信息技术产业孵化基地运行与管理办法(试行)》,今年以来成功招引入驻软服企业3家。

(一)梯度培育提质效,多维服务添发展动能。一是做优企业培育。截至目前,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第一批获评6家,第二批省级创新型企业申报29家,预计超额完成市对县省创的任务;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批获评4家,列全市第五。经排摸确定2025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拟上报8家,并重点筛选5家作为核心培育对象。根据现有“小升规”培育库内企业销售额数据,库内准达标企业24家,准达标率20.00%,去年同期准达标企业23家,基本保持持平状态。是做强企业雁阵。根据《关于印发平阳县工业企业梯度培育“雁阵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平政办〔2024〕1号)文件精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着手开展2025年工业企业“雁阵计划”培育库遴选的工作。遴选出2025年“雁阵计划”培育库72家,其中头雁企业1家,鸿雁企业6家,强雁企业3家,强雁培育企业11家,大雁企业27家,大雁培育企业24家。三是做好助企服务。完成2024年加计扣除申报工作,截2025年4月申报期结束,共申报302家。截至目前,开展“小微你好”服务活动22场,实地走访企业80余家,惠及企业人员超800人次。依托“帮企云”应用高效归集并闭环处置企业关于要素保障、政策咨询、用工招聘等诉求771条,办结率98%。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紧盯目标、压实责任。依托全市工业重点镇街和全县工业经济指标月度晾晒通报机制,持续激发乡镇争先进位,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统计业务培训,确保数据应统尽统、应报尽报,督促乡镇全面落实“颗粒归仓”。力争2025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总量达到138亿元。二是加大工业用地储备力度。督促各乡镇平台结合产业用地政策、发展目标和招商引资形势,做好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工作,实现“地等项目”。力争全年完成工业用地做地保障不少于1500亩,完成工业用地出让不少于1000亩,老旧工业区拆除面积270亩,拆后开工65万㎡。三是强化项目履约督查。横向打破数据壁垒,升级工业项目全周期管理系统,集成环节、实现全流程监测。纵向强化督导,深化“136”提示机制(开工前1个月、竣工前3个月、达产前6个月),通过发函提醒、定期通报,压实属地与业主责任,提升项目履约效率。

(二)多维驱动数字经济跃升。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围绕数字经济企业生产运营痛点,开展“一企一策”诊断服务,积极开展数字经济产业对接,发动印包装备、按摩器具、点钞机等企业参加会展活动,助力拓市场抢订单。力争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以上。二是关注重点软服企业上规,激发数字经济产业内生力,力争全年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达20%以上。三是建立数字化转型阶梯培育机制,联动乡镇(开发区)和服务商,聚焦设备互联、数据贯通、智能决策等关键环节,助力规上工业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加快推动我县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从1.0全覆盖向2.0及以上深覆盖迈进。

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升级。一是监测跟踪小升规培育库企业。将全县2010年-2020年期间供地项目未上规80家企业列为为小升规的履约督导、低效整治重点对象,督促各乡镇积极做好项目投产服务,盯牢清单里23家新建投产上规培育企业。二是进一步辅导“小巨人”企业申报相关材料。为预计于2025年9月份开展的第二批省级专精特新申报和复核工作做准备,力争全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8家。三是以赛引优、服务入园。广泛动员宣传,高质量组织举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平阳区域赛,深入各产业园、企业、孵化器挖掘遴选。落实“小微园专项行动”深化方案,在水头、昆阳、鳌江等小微园设立“企业之家”服务站点,集成政策咨询、诉求受理、资源对接、培训活动等“一站式”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