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平阳  > 部门动态

南麂岛大黄鱼实现生态农业领域转化


日前,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典型案例,涉及生态修复、生态赋能、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生物多样性利用、美丽乡村、权益交易等7个领域,共有28个典型案例及22个入围案例。其中,我县“鱼跃新龙门·逐浪生态海——平阳南麂岛大黄鱼由‘捕’转‘养’奏响海洋牧歌”的生态农业领域转化实践成功入选典型案例。

历史上,南麂海域是野生大黄鱼的黄金渔场,与岱衢洋齐名。其大黄鱼因金黄体色、蒜瓣肉质、鲜美滋味而备受推崇。然而,20世纪中叶起,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过度捕捞导致东海大黄鱼资源遭受灭顶之灾。至70年代末,曾经“千帆竞捕”的盛景不复存在,野生南麂大黄鱼几近绝迹,市场难觅其踪,价格也随之飙升。

面对资源枯竭的困境,南麂岛依托得天独厚的清洁海水、适宜水温及丰富的饵料资源,在相关部门的严格规范下,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生态养殖模式,大型网箱置于离岸较远、水深流急的海域,模拟大黄鱼洄游环境,显著提升鱼肉紧实度与风味。同时,实施低密度养殖,确保产品安全纯净。2004年,南麂大黄鱼获“有机鱼”认证,成为我国首个通过认证的深海养殖鱼类有机食品。2016年,南麂大黄鱼“游”上了G20峰会的餐桌。同年,南麂岛大黄鱼养殖协会成立,南麂大黄鱼逐渐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产业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我县南麂大黄鱼总养殖水体超70万立方米,年产生态大黄鱼超2900吨,产值3.5亿元,养殖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经济,南麂生态大黄鱼也成为乡村振兴、海岛共富的“金名片”。南麂岛大黄鱼产业,从资源浩劫的伤痛中涅槃,以科技为翼、生态为基,不仅让“黄金鱼”重回大众餐桌,更书写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