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阳,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正让“人好物美心齐”的金名片越擦越亮。今年上半年,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累计高效服务项目172宗,实现交易额42.76亿元,直接为财政增收节支5.29亿元。这背后,是三项聚焦痛点、直抵人心的“微创新”汇聚成的惠企暖流。 “指尖投标”,化解“千斤标书”之累 曾几何时,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大厅堆积如山的标书和投标人挤满走廊的景象,是投标企业心中挥之不去的“痛点”。 温州市瓯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小张对此深有体会:“为了赶一个项目,光打印上千页标书就花了近两千元,天没亮就得从外县赶过来。”这种“跑断腿”的窘境,倒逼出我县的改革决心。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技术团队开发的“网上开标大厅”,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的虚拟化交易平台,将传统线下开标流程迁移至线上进行,实现招投标活动的全流程电子化操作,一举将厚重的标书和奔波的路途压缩进一方屏幕。 如今,小张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即可完成投标。更令人期待的是,该中心即将上线的“掌上开标系统”,将使手机成为企业投标的“新钥匙”,实现从“线上办”到“掌上办”的飞跃——数据代跑,推动企业进一步减负。 “就近评标”,终结专家“百里奔波” 当投标人安坐办公室,评标专家的奔波之苦却依然存在。 “开车两小时,评标两小时,再开两小时回去,遇到恶劣天气更麻烦!”资深评标专家冷文彬的话道出了昔日困境。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敏锐捕捉到这一新“堵点”。受“电影院选座”模式启发,该中心积极引入“远程异地评标智慧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公共资源交易评标模式。它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跨地域、跨平台的专家资源共享和协同评审。 现在,冷文彬只需在手机上轻点,即可选择最近的评标点,如同“点选最近的外卖商家”般便捷。这不仅是时间和成本的节约,更是服务效能的跃升。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更智能的数智化评标模式已在酝酿中,目标直指“评标零距离”。 “电子保函”,巧解企业“资金之渴” 资金压力,一直以来是企业参与竞标时难以言说的重负。 “一个项目50万元保证金,几个项目同时投,上百万资金就被‘冻’住,周转太难了!”投标企业一席话透露的焦虑曾让工作人员深感责任在肩。如何破局?平阳从先进地区取经,引入电子保函服务。以一项8000万元的工程为例,投标企业无需再筹措50万元现金,仅花费750元购买电子保函,便轻松获得竞标资格。小小一张电子凭证,释放的是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换来的是竞标路上轻装上阵的信心。 今年以来,全县97个招投标项目累计开出29537单电子保函,为企业释放资金占用高达56.90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 “创新并非标新立异,其内核是对那份社会信任的郑重回应。从化解投标企业‘跑断腿’的网上大厅,到纾解评标专家‘奔波苦’的智慧系统,再到滋润企业‘资金渴’的电子保函——每一次多想一步,多帮一把,都在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答卷’。”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