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平政办〔2021〕2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工作,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设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温政办函〔2020〕20号)文件要求,经县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战略目标,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气象数字化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县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推动我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总体目标 到2023年,预报科学、预判精准、预告广泛、预警及时的“四预”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事先有风险研判、事前有风险预警、事中有联动响应、事后有风险评估的全过程气象保障。气象观测布局更加优化,自动气象站网密度达到5公里、高风险区3公里,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95%以上。预报颗粒度不断细化,实现网格预报产品水平分辨率2.5公里,全天逐小时预报每小时更新,短时临近预报细化到村(社区),突发强对流天气提前预警时效平均达到40分钟以上。气象预警发布更加广泛,突发气象灾害实现分区分类精准预警,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面达到96%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现代气象业务,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1.建设协同智能气象监测体系。加密气象灾害敏感区和灾害高发易发区气象监测设施的建设,实现地面自动气象站网密度小于3.0公里。优化完善视频智能识别观测仪布局,实现气压、湿度要素和天气现象状况监测平均网格间距10km。升级改造自动气象站网,实现站点的智能程控管理、自动质控和分钟级数据采集。建设平阳台风综合探测基地,升级改造和补充建设南麂列岛、沿海浮筒等自动气象站,新建风廓线雷达、毫米波雷达,提升台风和海洋气象灾害、突发强对流天气等综合监测能力。构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探索适用于我县地质灾害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大力推广应用安全、经济、实用的普适性监测仪器,建设覆盖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隐患点、具有浙江特色的自动化专业监测预警网络,2025年前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12个、新增山区雨量自动监测站17处。 2.强化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应用。加大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本地化应用,建立无缝隙、精准化、智能化预报业务,不断提升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提前量、时空分辨率和准确率。建立0-15天气象要素、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产品体系,开展0时刻实况分析、0-12小时短时临近和0-15天延伸期网格预报的初步应用,强化0至7天短中期网格预报业务。实现提前1-3天发布台风警报,提前48小时发布台风风力、过程面雨量和雨量预测落区,提前1-3小时发布短临预报,短临预报细化到村(社区)。 3.提升气象致灾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实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平阳县灾害性天气历史个例库,编制分灾种灾害风险图集,建立精细到村的气象灾害致灾风险“五色图”。开展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城市内涝、森林火灾等气象风险预警技术应用,建立联合会商和联合预警机制,提升多灾种灾害链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 4.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以平阳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基础,联合县大数据管理中心、县传媒中心、通讯运营商等,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爱平阳”APP弹窗、钉钉推送、基层治理“四个平台”等多种手段,建立“互联网+气象”预警信息融媒体传播矩阵,实现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和全流程监控。开辟电视、广播等预警传播绿色通道,建立红色预警人防警报系统紧急警报和农村大喇叭即插即播机制。 (二)聚焦未来乡村建设,加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 1.建设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紧扣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对气象观测服务需求,建设县农业资源数据中心,通过多源数据的整合梳理,构建决策支持模型,为农业政策决策者、业务部门和农业生产主体三类用户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选点布设涉农气象智能监测站,自动实时监测与我县主要农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气温、降水、光照、空气相对湿度等农业气象环境因子,全面与农业数据融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和区划评估。建设以农业气象指标、作物模型、卫星遥感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气象大数据服务系统,建成集天气、气候为一体的、覆盖关键农事活动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建设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深化气候生态品牌服务,持续开展省级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打造中国气候好产品。 2.建设海洋气象安全保障服务体系。针对港口、海洋渔业、海岛旅游等需求,提升海洋气象服务质量,建立海洋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引进国内先进海洋气象预报成果,强化大风、能见度等海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建设平阳大风历史个例资料库,建立沿海大风订正参考标准,提升沿海海面、渔场及航线大风预报准确率与精准度。加强部门间合作,开展面向沿海乡镇、渔业经济合作社、水产养殖大户、航线客运等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提升我县海洋服务精细化水平。 3.增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能力。完善环境气象地面监测,加强对环境气象观测数据的分析应用。加强气象、生态环境部门联动,推进会商研判和联合预报预警,提升突发大气污染事件气象应急响应能力。推广暴雨强度公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建设城市通风廊道,解决和缓解“城市热岛”和大气污染等问题。常态化开展以植被修复、林火预防、水库增蓄水等为目标的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4.增强民生气象专业服务能力。将精细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气象信息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和基层社区的精准服务。探索建立“5G智慧气象+行业”服务新模式,深化气象科技在应急管理、农业农村、建筑工地和工程建设、交通、旅游、城市管理、海上安全、大型社会活动、水利工程调度、消防救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敏感行业的智能预警和智慧服务。健全重大社会活动和重大工程气象保障服务机制,提升气象保障服务专业化、定制化、精细化。 (三)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1.建设县防指监测预警中心。加强多部门常态化的联合会商和风险研判,成立平阳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监测预警中心,设立固定工作场所和设备,实现Ⅲ级以上应急响应状态下业务人员进驻指挥中心开展现场服务。实现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综合显示平台在应急、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中的推广运用,推进气象大数据开放共享和智慧气象融入城市大脑及各行各业。 2.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融合发展。按照“整合资源、减轻基层负担”的要求,统筹推进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现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与基层防汛体系融合发展。建立基层气象工作长效机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县、乡镇两级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加强乡镇、村(社区)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灾情报送等职能职责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3.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完善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的合作机制。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管理机制,推进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计划)向重点单位、村(社区)延伸和普及。多部门联合开展大型气象灾害防御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开展避灾场所规范化和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提升全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4.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实施公众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行动,按照气象科普纳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开展气象科普进工地、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城市书房、进文化礼堂。以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等大型科普主题活动为契机,形成特色气象科普品牌。以公园、民俗文化特色村、热门旅游景点为载体,融入气象科普以及防灾减灾元素,激发气象科普的吸引力。建设1个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2个市级校园气象科普示范基地和5个县级气象科普示范基地。 (四)重点打造三大精品示范项目,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1.平阳台风综合探测基地。在昆阳镇东门山平阳国家气象观测站,与上海台风研究所共建平阳台风综合探测基地。新建天气现象仪1个、日照计1个,串口服务器1个,改建GNSS/MET 1个、雨滴谱仪2个,涡度通量仪1个,实现国家级站点的双套站运行和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建设微波辐射计1个、风廓线雷达1部、激光测风雷达1部、毫米波雷达1部,与温州市3部大雷达和若干部小型雷达等气象监测设施组网,补充东海台风海洋探测监测网,为台风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对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提升改造,建成专家工作室或科研站,加强人才交流,参与省市台风预报创新团队和成果本地化应用,开展针对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精细化观测和预警,激发创新活力。 2.区域特色气象为农服务中心。结合县农业资源数据中心建设,为农业政策决策者、业务部门和农业生产主体三类用户打造区域特色气象为农服务中心。重点围绕平阳黄汤地标保护和南麂渔场数字化改造,建设智慧茶园农田小气候站监测站3个和南麂大黄鱼养殖基地建设视频监控系统1套、水质监控系统1套、海水养殖小气候站1个。运用景监控、小气候数据和作物生长期连续动态实时监测技术,与质量生态溯源有机结合,开展气候适应性研究,打造“气候品质+实溯源系统”,建设平阳本地特色中国气候好产品品牌。选址茶园增设负氧离子浓度监测设施等,助推创建茶旅康养村和新时代未来乡村。 3.建设海上交通安全气象保障工程。强化海上气象灾害监测,完善下厂渔港、鳌江至南麂航线附近气象监测设施和视频监控,建设渔港气象站2个、海上浮筒气象站1个、海岛航标灯桩气象站1个、船舶气象站1个和无人岛气象站1个,改造升级沿海气象站5个。建设潮位观测点5个,实时掌握沿海各渔港港池及周边海域气象情况,提高渔港精细化预报精度和服务细化程度。建设南麂高频地波雷达站,实现对海洋环境大范围、高精度和全天候的实时监测。依托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上海台风研究所温州预报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等,引进国内先进海洋气象预报成果,开展未来12小时逐三小时滚动更新的南麂航线预报产品,重点提高大风、能见度等海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共建共享现有船舶电子显示屏,实时接收海上天气实况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气象、自然资源和规划、海事等主要涉海部门建立多部门海上交通会商预警平台,优化南麂航线和西湾渔港气象服务运行机制,提升专线通航率和渔业生产安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平阳县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科技局、鳌江海事处、国网平阳县供电公司、中国电信平阳分公司、中国移动平阳分公司、中国联通平阳分公司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气象局,县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示范区建设各项日常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精心组织、各司其职,统筹做好示范区建设相关工作,将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工作纳入平阳“十四五”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意见建议。县气象局要加强与上级气象部门的对接,积极争取上级对在资金、项目、设备布设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力度。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审批、经费安排和实施建设等保障工作,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确保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经费公共财政保障,加大对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力度,全面保障示范区工作推进。 (三)推进任务落实。要按照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成立工作专班,围绕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节点,加强问题协调,全力做好示范区建设保障工作。针对基层气象服务体系全面融入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等全市性工作,各乡镇要按照有关要求在规定时间节点落实到位,县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要对工作进度落后的责任单位及时通报、约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附件:平阳县加快建设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实施项目表 (2021-2025)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平阳县加快建设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实施项目表(2021-2025)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1日印发 相关政策解读链接:
|
|||||||||||||||||||||||||||||||||||||||||||||||||||||||||||||||||||||||||||||||||||||||||||||||||||||||||||||||||||||||||||||||||||||||||||||||||||||||||||||||||||||||||||||||||||||||||||||